世代專欄 文章

理解複利:巴菲特90%資產在60歲以後創造,但其實你也同樣能做到

2025/09/30

大多數人60歲後創造的投資資產,會佔據人生總投資資產的70%~90%。而錢是要拿來花掉才會對人生產生價值,單純囤積金錢對人生沒有意義。

理解複利:巴菲特90%資產在60歲以後創造,但其實你也同樣能做到

 

如果有一個人30歲,將100萬全部投入股票市場,假設他也順利活到90歲,最終年化報酬率8%,

請問,他投資中的多少比例的資產,是60歲以後創造的?

以下哪一個數字最接近呢:

  • 選項1. 50%
  • 選項2. 60%
  • 選項3. 70%
  • 選項4. 80%
  • 選項5. 90%

先不做計算,可以試著猜一下。

答案是:選項5. 90%

8%複利的資產成長計算

計算過程,有興趣可以看,覺得計算太複雜可以跳下面看結論。

根據8%複利,

  • 當60歲時,最初 100萬元會成長到 1,006萬元
  • 當90歲時,最初 100萬元會成長到 10,126萬元

所以60歲之後創造的資產是 9120萬元(10126 – 1006 = 9120)

9120萬元,佔最終總資產 10126萬元的 90%

7%、6%、5%、4%複利的資產成長計算

順便幫大家算一下,換成是 7%、6%、5%、4%年化報酬率時,活到90歲時,60歲以後投資創造的總資產比例。

  • 報酬率7%:87%資產在60歲後創造
  • 報酬率6%:83%資產在60歲後創造
  • 報酬率5%:77%資產在60歲後創造
  • 報酬率4%:69%資產在60歲後創造

巴菲特年紀超過90歲,而他90%的資產,是他60歲以後創造的。
但其實你同樣也能做到。

其實以數學來說,只要活得夠久,

報酬率不需要巴菲特和巴菲特一樣高,只需要長期有4%~8%報酬,

那麼透過簡單的數學計算就能知道,

假設能活到90歲,

 

大多數人60歲後創造的投資資產,會佔據人生總投資資產的70%~90%。

這就是複利的特性。

複利的5個思考

從這問題我們可以得到一些思考:

1. 複利的概念並不複雜,但結果並不直覺。

2. 複利的能力需要時間發酵。

3. 上面計算是假設單次投入的數字。如果長期持續增加投入,人生下半場複利效果會更大。

4. 退休後雖然無法工作創造現金流,但可以靠早年的投資創造的成果,

前提是提早開始,且持續夠長時間。

5. 複利在較短的時間(10年內)所看到的效果,相較複利後期的效果並不顯著。

所以投資一開始就要建立心態,不要預期馬上能看到巨大的成果。

反向思考:複利與支出之間的平衡點,怎麼取捨?

最後,我想提出另一個面向思考,

在這問題中,試算的是從30歲一路複利投資到90歲的情況,

問題是對人生來說,就算90歲累積到很大額的金錢數字,其實對大多數人而言這沒什麼意義。

錢是要拿來花掉才會對人生產生價值,單純囤積金錢對人生沒有意義。-市場先生語錄

從複利的角度,支出會減少複利效果,但從人生角度,支出才會對個人產生價值。

這也是為什麼許多理財書籍,會說要先計算出自己人生生存及達成目標所需要的開銷,

原因是,

 

當我們沒有設定一個界限時,可能會不自覺的將金錢最大化當成目標,導致人生陷入無止盡的追求金錢數字累積。

重點並不是追求極致的複利效果,也不是說把錢盡量支出花掉產生價值,

而是取得兩者之間的平衡。

至於怎麼平衡,我覺得沒有標準答案,這點就留給大家自己思考了。

附上 FB ETF社團 讀者實際留言截圖,我覺得社友們說的很棒,讓你當一份參考資料。

 

 
  fb etf 社團讀者實際留言截圖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原文出處:理解複利:巴菲特90%資產在60歲以後創造,但其實你也同樣能做到 - Mr.Market市場先生

 

 

閱讀更多作者文章:

養成好習慣(上) :不要跟任何人談論自己的投資部位及未來看法

《懂用錢:愈活愈富有》讀書筆記:不同於傳統的財務建議

Mr.Market市場先生
專欄作家介紹

Mr.Market市場先生

本名許繼元,理工背景出身,擅長資料統計與回溯測試,經營 Mr.Market市場先生 投資理財教學品牌,用淺顯易懂的話語,讓人們可以用更簡單的方式學會投資理財。分享各種投資理財知識超過10年,網站累積瀏覽超過1億人次。

Copyright © 2025 Moneyweekly Publishing Ltd. All Rights Reserved.網站版權屬於 理財周刊股份有限公司 本所有,未經本站同意,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