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代專欄 文章
2025/10/05
在投資領域有個俗諺:「投機失敗,就會變投資。」
意思我覺得有兩種,
意思1:
一種是認為大多數人在市場中,還是想靠投機致富,覺得投資太慢,只有在投機不成才會變成投資。
意思2:
另一種是投機失敗後,沒有認賠出場,就變成表面上投資,實際則是長期套牢,有點諷刺的味道在裡面。
對於「投機失敗,就會變投資。」這句話,我自己是不認同的。
▌我認為投機失敗就是失敗,不會變投資,
即使把失敗投機當成投資,也往往很大可能,會是失敗的投資。
以下是我的解說。
▌投機不是不行,但考慮風險要放在報酬前面
首先,想靠投機致富可不可以?
其實不能說完全不行,但的確比較困難。
我們看到的投機成功者是少數,投機失敗的人是多數。
那完全都不要投機嗎?可以,但似乎也不需要如此絕對。
我認為投機和投資,可以是比例
比方說你可以90%的資金投資,拿出10%資金投機。
思考的重點不是報酬,而是風險。-市場先生語錄
投機不是一次性的事情,它是一次又一次的決策結果累積,而最終是否會失敗或造成巨大傷害,取決於選擇承擔多大風險。
只有無視風險的投機,才可能導致投機徹底失敗。
投機與投資,一開始就是兩種不同的投資決策
有人說:投機失敗套牢,變成投資?我認為這也是錯誤的理解。
透過標的選擇、價值與價格的評估,依然有風險不確定性,但成功與否往往取決於一開始的決策。
無論那機會是事件、市場情緒、單純的隨機波動等等都可以,成功與否取決於進出,其中更多取決於出場。
因此兩種決策思考,一開始就是有矛盾衝突的,
▌好投資也可能是好投機,失敗的投機卻很難變成好投資
因為你認真評估買完,也可能很快就因為其他因素賣出,例如價格突然出現過度高估情況。
最終導致的結果,
就是失敗的投機,即使變成投資,也依然是失敗的投資。-市場先生語錄
解決投機失敗時,較好的判斷:試想空手時會做什麼決策?
那為什麼有些人,會把失敗的投機,變成失敗的投資?
有個觀念是「沉沒成本」。
意思是過去的決策及成果,其實已經是既定事實,我們不該再受到它影響。
然而現實是,過去的錯誤決策,人性會傾向不願意認錯,希望凹下去,有一天轉虧為盈。
一個解決的思考方法是,可以假想自己現在是空手,那是否依然會買進原本的部位?
如果不會,那其實現在應該就賣掉,變成持有現金的狀態。
不想虧損這是人性,但其實不一定要在同一個標的上把損失的賺回來。-市場先生語錄
總結:
1. 有句俗諺說:投機失敗就變投資。但這句話我認為是有問題的。
2. 投機不絕對是壞事,投機與投資也並不是絕對衝突二選一,可以是比例,重點是先思考風險。
3. 失敗的投機,不會變成好的投資。其實失敗投機就是失敗投機,如此而已,不要試圖讓它變投資。虧損不需要從同一個地方賺回來。
4. 經常想像自己空手狀態時會做什麼決策,不要受到沉沒成本影響,這能幫助你做出更理性判斷。
原文出處:一筆好投資也可能是好的投機,但一筆失敗的投機卻很難變成好投資 - Mr.Market市場先生
閱讀更多作者文章:
Copyright © 2025 Moneyweekly Publishing Ltd. All Rights Reserved.網站版權屬於 理財周刊股份有限公司 本所有,未經本站同意,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