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代專欄 文章

《一個投機者的股市解答之書》讀書筆記:學習投機與認清金融市場本質

2025/10/12

一個投機者的股市解答之書,由科斯托蘭尼以豐富經歷與幽默筆調,揭示投機本質,強調投機是對機會與風險的態度,並透過比喻幫助理解金融市場永恆不變的原理,助投資人避免盲目跟風,掌握理性判斷。

早年科斯托蘭尼的書以前最知名的有三本,包括一個投機者的告白、《金錢遊戲》、《證券心理學》。

但其實科斯托蘭尼仍有一些著作,還沒有推出繁體中文的翻譯本,
《一個投機者的股市解答之書》就是最新完成翻譯的著作。

以下分享我為《一個投機者的股市解答之書》這本書撰寫的推薦序:

 

向科斯托蘭尼學習的事

在今天,我們能夠很輕易的投資交易全球市場,用相對低的成本參與各種金融商品的投資,

但即便如此,有多少人真正對各種金融商品有充分了解?對金融市場的週期起伏有足夠認識?

這就是為什麼,在學習投資的過程中,不能錯過科斯托蘭尼。

有一句話說:

「在投資領域中,從經驗與錯誤中學習,是一種代價最昂貴學習方式,而最好的學習方式,是從歷史及從他人的經驗學習。」

科斯托蘭尼的人生經歷,遠比今天大多數投資人都更加豐富,

他經歷包括一次世界大戰、二次世界大戰、大蕭條、惡性通貨膨脹、石油危機、脫離金本位,

經歷戰爭與和平,

經歷歐洲輝煌到美國崛起的時代,

跨越從報紙廣播到開始有電腦的時代,

他旅居多國,跨足過包括歐洲十數個國家以及美國的證券交易所,

在金融投資市場參與過的商品包括股票、債券、外匯、原物料、期貨、選擇權,對每種金融商品都有獨特的體悟。

透過金融投資與投機,他經歷跌宕起伏,也取得財務上的成功,

也熱衷於分享與寫作,用優雅、幽默,

以及有時略帶一點諷刺的語氣,描述金融市場最真實的樣貌,並且直指事物的本質。

這就是安德烈科斯托蘭尼。

你很難找到其他擁有如此豐富人生經歷並且在金融領域成功的作家,真誠地和你分享他自身的體會。

 

投機是一種對於機會與風險的態度

他稱自己是一名投機者,

在我們的傳統認知中,「投機」這個詞隱含有負面的意涵,

但其實在科斯托蘭尼的定義中並非如此,

對他而言,投機指的並非投機取巧,而是一種對於機會和風險的態度。

他認為投機指的並不是操作某些高風險的標的,無關乎標的本身風險高低;而是根據自己的觀察尋找到的機會進行交易,並且投入較大的部位、選擇承受較高風險的行為,就可以稱為是投機。

一個大投機家可以投入他一小部分資金,風險又已經計算在內,就是投資;與此相反,如果一個借很多錢的小儲戶大筆看似安全的債券,就是高風險的投機。

巴菲特曾說:「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,並看好它」,意思是集中投資並且在看好的機會上重押,對巴菲特而言這是一種理性的投資選擇,

但同樣行為在科斯托蘭尼的定義中,實際上也屬於一種投機行為:對於好機會,願意承擔更大的風險。

的確,投機存在危險性,

但我想更危險的,是沒意識到或否認自己在進行投機行為,以及進行自以為投資或投機的賭博。-市場先生語錄

 

認識金融市場的本質

在金融市場,許多工具、詞彙、角色的意義,並不像他們表面名稱那樣簡單,從科斯托蘭尼的文字中,他擅長用幽默且傳神的比喻,讓我們對抽象的金融市場有更本質上的了解。

例如,
用兩個政黨的支持者,比喻不動產與動產的投資人的差異;
用賽馬主和賭馬人,比喻股票長期投資者與選擇權投機者的關係;
用學開車應該看向三百公尺外的前方而非盯著引擎蓋,比喻股市中不應該只關注近期漲跌而是思考趨勢。

如今的時代,已經和半世紀前科斯托蘭尼所處的時代有許多不同,

我們如今取得資訊是透過電腦和手機,而非廣播和報紙,

也有ETF工具能夠低成本分散投資全球資產,

如今全球的金融法規、政治局勢、貨幣與通膨,也都相較過去穩定許多。

但無論時代如何改變,在本書中我們依然可以觀察到,

包括群眾貪婪恐懼的心理、金融業者的營利方式、新聞與消息的滯後、供給需求及價格的週期……這些事物即便在今天,都與半世紀前沒有太多不同。

透過了解金融市場本質及永恆不變的事物,幫助我們在不斷變化及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中,找到思考判斷的原則與依據。

這也是我們從科斯托蘭尼整個20世紀的人生與投資經驗中,所能學習到最有價值的事物。

 

原文出處:《一個投機者的股市解答之書》讀書筆記:學習投機與認清金融市場本質 - Mr.Market市場先生

 

閱讀更多作者文章:

《ChatGPT的提問課》讀書筆記(上)

讀者提問:即將要退休了,投資如何兼顧風險與報酬率?

Mr.Market市場先生
專欄作家介紹

Mr.Market市場先生

本名許繼元,理工背景出身,擅長資料統計與回溯測試,經營 Mr.Market市場先生 投資理財教學品牌,用淺顯易懂的話語,讓人們可以用更簡單的方式學會投資理財。分享各種投資理財知識超過10年,網站累積瀏覽超過1億人次。

Copyright © 2025 Moneyweekly Publishing Ltd. All Rights Reserved.網站版權屬於 理財周刊股份有限公司 本所有,未經本站同意,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