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代專欄 文章
2025/10/15
一年前,買房還要漏夜排隊;現在,就算想買,也得先排隊等銀行放款。房市從熱到冷,不過一年時間。這場突如其來的「金龍海嘯」,正讓每個想成家的夢重新盤算。
從去年(2024)年9月迄今,長達一個月的「金龍海嘯」,且伴隨著8月的「限貸令」,重挫了台灣房市已歷時一整年。
根據全國六大都會區發布,今年9月的成交移轉棟數,總計為16075,較去年同期衰退29.5%;另以全國各縣市1-8月的成交移轉棟數為174837,更較較去年同期衰退27.6%。
而2024年下半年雖有打炒房措施,但上半年交易熱絡,下半年有有交屋潮拉抬,使得全台房屋買賣移轉棟數約為 35.05萬棟,創下近11年來的最高紀錄;但2025年全年因買氣降溫,以前8月交易量來概估全年,約在27-28萬棟間,年減幅度將達23%以上。
▌房地合一稅 房市成交量創新低
台灣房市自2003年SARS過後,興起一波長達十三年的大多頭,全年移轉量曾高達34萬棟,但政府打房,在2016年1月1日實施「房地合一稅1.0」,當年度的移轉棟數為 245,396棟,創下2001年以來的新低紀錄。
但美國實施「肥咖條款」,且中美貿易戰,驅使滯留在外的資金回台,不僅造就台灣股市攻上二萬點,台灣房市更是注入一股大活水,在資金的推動下,全台移轉棟數再攻至30多萬棟。
另因2024年的總統大選,為了討好青年選票,政府2023年8月1日加碼推出「新青安2.0」,雖然貸款標的規定是「成屋」,卻肥了預售市場,尤其出現漏夜排隊買房的亂象。
▌放款天條 排隊無望
逼得央行總裁楊金龍再打房,於2024年9月19日祭出「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」,再加上各行庫在不動產放款水位,逼近「放款天條」的《銀行法》第27-2條的「30%」水位,央行道德勸說,要各公股行庫小心放款風險。
對一般受薪階級來說,買房都要跟銀行貸款,當第七波信用管制下,一般人購買第二屋的成數降至五成,第三屋則降至三成,且沒有寬限期;另在申請房貸上,因各行戲逼進滿水位,造成申請得大排長龍,且不知多久才能排到,自然造成房市的買氣急降。
政府雖說新青安的購屋族不受影響,但各行庫「投鼠忌器」,放貸仍諸多設限,惹得新青安購屋族怨聲載道,今年下半年反彈聲起,聲音被行政院長卓榮泰知道後,要求各行庫「開大」水龍頭,但9月4日卻定調,只「護航」新青安購屋族,其他購屋族的水龍頭未開,明擺著,一年來勒住房市的緊箍咒,依然存在。
在過往,第四季常是房市「拉尾盤」的旺季,但在央行管制措施毫無鬆綁跡象,套句股市用語,恐「旺季不旺」。
▌購屋信心潰散 看漲預期已降溫
影響所及,民眾的購屋信心也潰散,根據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與台灣房屋集團合作調查的「購買房地產時機」「指標部分,9月調查結果為88.94點,與8月的調查結果92.73相較下降3.79點,續創109年8月以來之新低紀錄,維持在100點以下之悲觀區間。
另根據中信房屋第三季「宅調查」結果顯示,有56.7%的民眾認為房價將持平,23%的民眾認為可能下跌,僅20.3%預期房價上漲,對比去年第四季的宅調查數據,當時僅 11.5% 看跌、29.1% 看漲,顯見民眾對房價的看漲預期已有所降溫。
而何時才是自住客進場的好時機呢?根據宅調查結果,有73.7%的受訪者認為理想的購屋時機至少需等待1年以上,不過,認為一年內適合進場的比例從上一季的18.4%上升至本季的26.3%,增加7.9個百分點,似乎又反映市場信心略有回溫,但陰霾何時散去,仍待觀察。
閱讀更多作者文章:
Copyright © 2025 Moneyweekly Publishing Ltd. All Rights Reserved.網站版權屬於 理財周刊股份有限公司 本所有,未經本站同意,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