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代鴻溝下的共同焦慮
台灣的財富壓力,早已跨越了年齡的界線。年輕人掙扎於低薪、租屋與高房價之間,覺得再怎麼努力也追不上父母那一代的腳步;中生代在家庭與職場之間拉扯,一邊照顧子女,一邊肩負父母的生活與醫療支出;熟齡世代則在盤算退休金與長照費用,擔心餘生是否能安穩。看似彼此的指責與抱怨,其實背後都指向同一件事:不同世代,各有焦慮,卻都在問同樣的問題——財富如何守住、延續,並且找到新的出路。
主計總處的統計數據也印證了這份焦慮。近十年來,家庭平均可支配所得的成長率,幾乎追不上 CPI 物價漲幅。收入雖然提高,但生活卻不見得更輕鬆。這就是為什麼年輕人喊著「躺平」,中年人說「快喘不過氣」,熟齡族群乾脆直白地承認「不敢退休」。這並不是個人的問題,而是整個社會結構下的共同處境。...閱讀完整內容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世代鴻溝下的共同焦慮
台灣的財富壓力,早已跨越了年齡的界線。年輕人掙扎於低薪、租屋與高房價之間,覺得再怎麼努力也追不上父母那一代的腳步;中生代在家庭與職場之間拉扯,一邊照顧子女,一邊肩負父母的生活與醫療支出;熟齡世代則在盤算退休金與長照費用,擔心餘生是否能安穩。看似彼此的指責與抱怨,其實背後都指向同一件事:不同世代,各有焦慮,卻都在問同樣的問題——財富如何守住、延續,並且找到新的出路。
主計總處的統計數據也印證了這份焦慮。近十年來,家庭平均可支配所得的成長率,幾乎追不上 CPI 物價漲幅。收入雖然提高,但生活卻不見得更輕鬆。這就是為什麼年輕人喊著「躺平」,中年人說「快喘不過氣」,熟齡族群乾脆直白地承認「不敢退休」。這並不是個人的問題,而是整個社會結構下的共同處境。
 
全球震盪與台灣挑戰
如果把眼光放向國際,衝擊更為複雜。美中貿易戰持續帶來供應鏈重整與產業洗牌,全球市場動盪不安,加上 AI 技術的快速發展,讓就業型態與生活節奏全面改變。這些變化沒有分年齡層,它同時落在每一個家庭身上。年輕人要面對職場技能不斷被更新,中年人必須調整資產配置來對抗市場不確定,熟齡世代則要在投資與保守之間找到平衡。世代的不同,並沒有讓任何人免於挑戰。
正因如此,財富的覺醒才顯得格外重要。它不只是檢視銀行存摺的數字,而是重新認識財務觀念,理解風險與機會並存的現實,並在正確的時刻做出關鍵選擇。這是一場每個人都必須參與的功課。
 
覺醒,才能共好
理財周刊走過 25 年,看過市場的高低循環,也陪伴讀者經歷無數次的經濟震盪。我深知,財富的價值並不在於「多或少」,而在於「能不能善用、是否能守住、能否傳承」。當代的財富課題,已不再是單一世代的問題,而是一個全民共同的挑戰。
 
今年推出的《財富覺醒・世代大不同》專題網站,就是希望讓不同世代的人,都能在專欄、影音與互動中找到啟發。有人需要從低薪與高房價中看見突破的方向,有人需要在家庭財務的壓力中找到配置的智慧,有人則該思考如何在退休後仍能安然生活。這並非孤單的掙扎,而是全社會共同的考驗。
當我們願意覺醒,世代之間不再只是比較與責怪,而能走向理解與合作。世代不同,解方雖然不同,但誰能先覺醒,誰就能在風浪中站得更穩。
這,就是我最想傳達的訊息。
—— 理財周刊總經理  
閱讀更多作者文章:
AI重塑職涯版圖,你的價值,是被取代還是升級?(上) 
AI重塑職涯版圖,你的價值,是被取代還是升級?(下)